top of page
162r0000796rn3ns341s.jpg

客家人

客家民系,俗稱「客家人」,在西方人類學上簡稱「Hakka」是漢族的一個分支,也是漢族影響深遠的民系之一,為漢族唯一不以地域命名之漢族民系。

客家人一詞起源說法不多,一說源於東晉南北朝時期的“給客制度”及唐宋時期的“客戶”制度;一說源於清初廣東粵西人對惠、潮、嘉、汀、贛移民的稱呼;還有一說相對於“主”而言的一種對稱,即外來人的意思。

香港歷史上原屬廣東省的寶安縣,是客家人的傳統聚居地之一。17世紀末,客家人就開始向香港遷移,香港仍未開埠前客家人是香港原居民最早之一,該地區因而被人叫做「客家村」。在英國殖民香港以前,香港336個村落中(例如赤柱村),客家人的村落多達128個。2010年時,香港的客家人約有100萬人,當中包括「原居」和「非原居」的客家人。在新界大埔、北區、沙田、西貢、荃灣、屯門、九龍及香港島的村落皆可見客家人的足跡。客家人在港數量並不少,但由於遭標準粵語(即廣府話或稱廣州話)取代的影響,現時客家語在香港已不佔優,不少客家新一代都不會講客家話,或者只懂聽不懂講。

Chinese Food.jpg

客家菜

客家菜,主要指客家人的飲食,因客家地區主體分佈於閩粵贛交界處,故又稱東江菜、閩西菜、贛南菜。因為客家族群多遷徙且居住華中、華南丘陵的丘陵山地地區,遷徙行程中只能以鹽保存食物,勞動出汗多亦需補充鹽分以維持體力,因此飲食傾向多油多鹹的重口味菜,並且好用各式處理過的醃製菜類(如酸菜、福菜、梅乾菜、大葉品種的芥菜)作為食材入菜。不過目前已有偏向少油少鹹的改良式客家菜。

客家人勤儉刻苦,平時省吃儉用,只在年節與朔望祭拜祖先神明,或是婚喪喜慶宴客才會宰殺牲畜。為了不浪費食材,極講究妥善運用牲畜之各個部位作成佳餚。演變至今,已形成「四炆四炒」的八道宴客標準菜色。

所謂的「炆」,是指大鍋烹煮、持久保溫。典型的「四炆」係指酸菜(或鹹菜)炆豬肚、炆爌肉、排骨炆菜頭、肥湯炆筍乾四道菜;而典型的「四炒」係指客家炒肉(又稱客家小炒)、豬腸炒薑絲、鴨血(亦有用豬肚者)炒韭菜、豬肺鳳梨炒木耳(俗稱鹹酸甜)四道菜。

bottom of page